财政部发布我国2019年政府采购透明度评估结果,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
- 发布时间:2019-04-03
- |
- 浏览次数:120
2019年3月17日,财政部官方网站发布政府采购透明度第三方评估结果。评估结果显示,2019年,我国政府采购透明度不断提高,信息发布平台和电子交易平台建设日趋完善。社会主体能够更加及时、准确、便捷地获取政府采购信息,有效提高了预算执行的透明度,对促进商业环境的优化具有重要作用。尽管政府采购透明度明显提高,但我国政府采购信息公开的区域发展不平衡、市县两级工作相对薄弱的问题依然突出。
了解到,评估结果是江西财经大学公共财政税务管理学院委托财政部对2019年3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政府采购信息披露情况进行的第三方评估。
一、 政府采购透明度持续提升
评价采用定量方法,对各地区政府采购信息公开制度建设、监督管理、信息发布平台建设和采购项目信息公开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各地区平均得分为88.4分,成绩良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采购信息披露整体水平显著提高。各地区高度重视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平台建设,普遍加强采购项目信息发布监管。其中,北京、福建、广东、天津等地区政府采购信息公开工作一直稳定在较高水平。从得分分布来看,高等级区域的数量增加,低等级区域的数量减少。分数高于90分的地区从2018年的8个增加到2019年的11个,分数低于80分的地区从2018年的8个减少到2019年的3个。第一次,没有得分低于70的地区。
(二)网站建设更加完善,电子采购迅速推广。中国政府采购网37个地方子网实现了对市县的全覆盖,同时更加注重用户体验,栏目更加丰富,功能更加优化。半数以上的地区已经实现或部分实现了网上发布采购公告、免费获取采购文件、提交采购(响应)文件等功能。大多数地区已经建立了电子交易平台或依靠其他电子商务平台实现网上交易。
(3)信息发布普遍规范及时。政府采购信息发布的特点是流程信息完整,信息要素完整。其中,财政部门公开了政府采购投诉处理、监督检查等信息。采购项目整体信息披露良好。在一些地区,根据本省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信息披露模板,并将信息披露作为电子采购的必要流程,确保了信息的及时发布。
二、政府采购信息公开工作仍须改进
评价结果表明,我国政府采购信息披露仍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市县两级工作相对薄弱等问题。
(1)区域发展不平衡依然突出。东部和中部地区政府采购信息披露持续改善,西部和东北部地区则相对滞后。在90分以上的地区中,东部和中部地区有9个,西部地区只有2个。在全国平均得分以下的15个地区中,西部8个,中部4个,东部3个。
(二)本地分网信息推送和市县信息公开不完整、不及时。在一些地区,预算在500万元以上的地方采购项目的信息没有有效地推送到中国政府采购网的中央主网
财政部将继续遵循习近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方案》经中央深改委审议通过,认真总结评审工作经验,进一步增强政府采购透明度。督促各地做好整改落实工作,重点解决市、县级财政部门、采购和采购机构指导培训不到位、信息发布不及时、不规范等问题,明确改进措施,将各地区整改纳入2020年考核工作。按照“试点先行、分步实施”的原则,我们将推进采购意向的公开,帮助供应商提前了解政府采购信息。针对2019年评估中反映的突出共性问题,进一步细化和完善了评估指标,并相应提高了评分,继续开展政府采购透明度第三方评估。
相关推荐
- >杭州:对政府采购和工程建设领域交易行为开展检查[2020-06-29]
- >山东推进PPP高质量发展,投资额1亿元以下的项目原则上不采用PPP模式[2020-06-16]
- >2020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公布, 鼓励通过PPP、政府购买服[2020-06-17]
- >财政部PPP中心: 4月全国PPP综合信息管理库新入库项目87个,投资[2017-04-13]
- >广州公布2020年度批量集中采购基本配置标准,D12-5P空调最高限价[2020-06-23]
- >2019年全国PPP综合信息管理库年报出炉:新入库项目1434个,退库[2018-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