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出台PPP项目绩效管理操作指引,绩效评价结果将成为按效付费重要依
- 发布时间:2017-10-15
- |
- 浏览次数:313
3月31日, 财政部发布《关于印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绩效管理操作指引〉的通知》(金彩[2020]13号),为规范PPP项目全生命周期绩效管理,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和效率提供了操作指南。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绩效管理操作指引》(以下简称《操作指引》)以明确的陈述开始,指出PPP项目绩效管理是指在PPP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内进行的项目管理活动,如绩效目标和指标管理、绩效监控、绩效评估和结果应用等。
公私伙伴关系项目的绩效目标包括总体绩效目标和年度绩效目标。总体绩效目标是PPP项目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预期产出和效果;年度绩效目标是根据总体绩效目标和实际项目确定的特定年度预期实现的产出和效果,应该是具体的、可衡量的和可实现的。
了解到,公私伙伴关系项目绩效目标的编制应符合明确方向、详细量化、合理可行性和资金效益的要求。公私伙伴关系项目的绩效目标应包括预期产出、预期效果和项目管理。PPP项目绩效指标体系由绩效指标、指标解释、指标权重、数据来源、评价标准和评分方法组成。
根据 《操作指引》的要求,PPP项目各阶段绩效目标和绩效指标的管理应满足以下要求:例如,在PPP项目的准备阶段,项目实施机构应根据项目立项文件、历史数据和PPP模式的特点,在项目实施计划中编制总体绩效目标和绩效指标体系,并充分征求相关部门、潜在社会资本和其他相关方的意见。财务部门应会同相关主管部门从依据的充分性、设置的合理性和目标实现的保证程度等方面进行审核。在PPP项目的采购阶段,项目实施机构可以结合社会资本反应和合同谈判,合理调整绩效指标体系中的非实质性内容。项目合同中应明确界定PPP项目的绩效目标和指标体系。
《操作指引》强调,PPP项目绩效评估结果是按绩效付费、实施整改和监督问责的重要依据。
政府对存在可行性缺口的项目进行支付和补贴,政府承担的年度运营补贴支出应与项目公司(社会资本)当年的绩效评估结果完全挂钩。财政部门应根据绩效评估结果安排相应的支出,项目实施机构应根据项目合同及时支付。
对于 的用户付费项目,项目公司(社会资本)获得的项目收入应与项目公司(社会资本)当年的绩效考核结果挂钩。绩效评估结果优于约定标准的,项目实施机构应当执行项目合同中约定的奖励条款。绩效评估结果不符合约定标准的,项目实施机构应当执行项目合同约定的违约条款,违约条款可以通过设定影响项目收益的违约金、限制项目延期或影响价格调整机制来实现。绩效评估的结果可以作为考虑项目到期后是否延长合同的一个因素。
相关推荐
- >常德首个房建和市政工程全流程电子化招投标项目顺利开标[2020-07-03]
- > 湖南耒阳市重大水利工程建设项目预计7月完工 [2020-08-04]
- > 丰台区方庄新建工程项目加快复工 [2020-08-04]
- > 江苏开展绿竹巷拓宽改造工程项目 [2020-08-04]
- >益阳:启动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突出问题专项整治[2020-06-28]
- >山东推进PPP高质量发展,投资额1亿元以下的项目原则上不采用PPP模式[2020-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