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陈锦石:推动预制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
- 发布时间:2018-09-26
- |
- 浏览次数:189
目前,预制建筑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预制建筑的评价标准因地而异,预制深化设计人员的资质认证制度缺失,竖向预制构件的推广进度非常缓慢,推广使用的轻质隔墙板技术需要不断完善。
对此,NPC代表陈锦石建议,应充分借鉴发达国家的NPC技术体系,在降低成本、方便施工、安全等方面加大研发力度,不断完善预制建筑行业管理体系,促进预制建筑行业更好发展。
就具体做法而言,陈锦石指出,一方面,应加快统一预制建筑的评价标准,并应改进对评价标准条款的解释。组织行业内员工的统一宣传和培训。来自全国各地的预制建筑评估专家需要经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培训和认证,并取得认证资格。预制建筑的深化设计人员必须从结构设计、构件加工、构件运输、构件吊装等方面获得认证,并必须持证上岗。
另一方面,主管部门和企业要做好培训和推广工作,制定完整的施工技术技术规范和质量监督体系,形成完善的标准。预制建筑优先采用总承包,从设计-采购-施工对产品质量进行控制,真正实现全过程、各专业的全面高效管理,实现预制建筑全面、稳定、健康发展。继续加大对新材料、新工艺的研究,消除存在的常见质量问题。完善现有国内图集和施工操作手册,增加常见质量问题的处理措施。
据报道,预制屋的概念在中国还没有兴起很长一段时间。自2015年以来,预制建筑的概念被大量引入。2015年底,中国发布《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决定在2016年全面推广预制建筑,并取得突破性进展;2015年11月14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纲要》。计划到2020年,预制建筑将占新建建筑的20%以上,到2025年,预制建筑将占新建建筑的50%以上;2016年2月22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号文件,要求因地制宜发展预制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现代木结构等预制建筑,力争在10年左右的时间内,使预制建筑在新建建筑面积中的比重达到30%;2016年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发展钢结构和预制建筑,提高建设项目的标准和质量;2016年7月5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住房城乡建设部2016年科学技术项目计划装配式建筑科技示范项目名单》,公布了2016年科技项目预制建筑技术示范项目名单;2016年9月14日,国务院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大力发展预制建筑,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2016年9月27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号文件,明确了发展装配式建筑和钢结构的重点领域、未来装配式建筑作为新型建筑的目标和发展重点城市。在国家一级,预制建筑的概念已经上升了五年多。
相关推荐
- >杭州:对政府采购和工程建设领域交易行为开展检查[2020-06-29]
- > 江苏开展绿竹巷拓宽改造工程项目 [2020-08-04]
- > 推动黄茅海通道建设加快进度已开展初步招标工作 [2020-08-09]
- >湖南开展工程招投标突出问题专项整治 以案促改压实主体责任[2020-06-28]
- >山东推进PPP高质量发展,投资额1亿元以下的项目原则上不采用PPP模式[2020-06-16]
- >财政部PPP中心: 4月全国PPP综合信息管理库新入库项目87个,投资[2017-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