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两新一重”,看两会热词背后的深层含义
- 发布时间:2017-05-01
- |
- 浏览次数:105
从今年年初开始,“新基础设施”就被推到了风口浪尖。3月4日,中央召开政治局常务会议,要求加快国家规划中明确的重大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基础设施建设。一时间,基础设施的稳步增长和“新基础设施”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今年的两会提出要把重点放在“两新一重要”建设上,并给予重点支持。作为与“两新一重要”关系最为密切的传统基础设施产业,它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推动产业升级。
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所谓新基础设施建设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新基础设施”,包括新一代信息网络,特别是5G应用的扩展,以及充电桩的建设。
新的基础设施不同于旧的基础设施,如道路、机场、桥梁和铁路,更强调如何促进消费情景,如信息消费和新能源汽车消费,从而刺激新的消费需求,帮助产业升级。
新基础设施的战略布局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毫不夸张地说,“新基础设施”正成为建设数字中国、网络强国、智能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利器。
“新基础设施”的未来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建设充电桩,推广新能源汽车,刺激新的消费需求,帮助产业升级。
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
早在2020年4月9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就发布了《2020》
“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点任务”重要文件。指出基础设施投资应从提高城市群通勤能力、大幅度扩大核心城市承载能力、防治城市轨道交通、旧区改造、政府补贴住房、环境保护和清洁能源、水利设施、油气管道走廊、医疗保健、教育、文化体育、养老设施等“大城市病”等方面进行规划和设计。
为此,今年两会提出建设新型城镇化,大力提升县城公共设施和服务能力,以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县城就业和定居需求。新开工改造3.9万个旧城区,支持安装电梯,发展餐饮、保洁等多种社区服务,提升城镇化内涵。
加强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
虽然今年受疫情影响,工程项目建设进度放缓,但建设投资仍然火爆。即使在疫情得到控制后,大量的重点项目加快了建设进度和审批程序。
今年以来,27个省公布了年度重点建设项目名单。23个省级重点项目总投资超过50万亿元,23个省的年度计划投资为9.2%
万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占了大头,其中有许多重大交通、水利、能源等项目。
今年两会甚至提出要增加国家铁路建设资金1000亿元。
完善市场化投融资机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建设,支持民营企业平等参与。要优化项目,不留后遗症,使投资继续发挥效益。
相关推荐
- >先睹为快|《中国招标》第6期,全国两会传递出哪些与招标采购息息相关的信[2018-03-08]
- >浙江省金华市义乌财政:实现政府采购“不见面开标” 打通政采招投标电子化[2019-04-19]
- >江西省崇义县:评标专家做主播政采知识“码”上听[2018-12-16]
- >上饶市友信投资咨询有限公司:防控开标“两不误”,当好复工“先行官”[2018-02-01]
- >浙江省义乌市:政府采购信用管理“三向发力”[2018-04-02]
- >义乌市构建政府采购信用体系营造良好市场环境[2019-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