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市公共资源交易开启“互联网+招标投标”新时代
- 发布时间:2018-07-17
- |
- 浏览次数:96
“整个评标过程是电子化、公开和透明的。作为投标人,我们感到放心和满意。”
11月14日,新余建筑安装公司副总经理许在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完成了相关业务,对中心全过程电子化服务表示满意。
招标过程最容易滋生腐败和暗箱操作,领导干部、管理机构、评标专家等的人为干预容易导致项目腐败和工作腐败,导致招标市场的不诚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连续两年投资近700万元,建成了嘉峪关公共资源交易网。依托信息化建设,实现了“项目平台外无交易、信息平台全公开”,开启了“网上招投标”的新时代。
城市公共资源交易网络包括公共资源交易电子信息平台、公共资源交易大数据平台、阳光招标采购平台。电子信息平台为整个行业和所有业务板块提供在线业务处理;大数据平台收集各业务系统的全部数据,为数据报告、智能监管和多系统协同办公提供数据支持。同时,接入甘肃省公共资源交易大数据平台,形成公共资源交易网络;阳光招标采购平台为低于国家规模标准的项目提供在线快速交易平台。
电子化的整个过程将公共资源交易暴露在阳光下。从进入招标办公室到发出中标通知书,整个过程可以在网上进行查询。当项目进入交易网络时,系统自动抽取评标专家。专家数据库由来自河西和甘肃五个城市的2万多名专家组成。与两年前仅由嘉峪关本地专家组成的专家库相比,它避免了“专家大多是熟悉的面孔”的情况。评标专家进入现场后,启动管理系统,通过证人验证回旋门、身份证门禁机、电子胸卡等设备对专家进行定位和跟踪。询价室和见证室通过大数据与评标室相连,变声系统、高空摄像和传真机等先进设备实现了评标专家与投标监督人员(行业主管部门、投标人)、投标企业和中介机构之间的“三隔离”。最透明的是交易见证系统自动收集服务系统各阶段的业务处理数据,记录评标现场的音视频文件,以及评标区域专家的活动,最后生成交易项目见证文件,整个过程可以追溯。
嘉峪关市还率先在全省推出了一系列具有可操作性的制度,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中介服务机构管理办法、进场服务失误行为公示办法、评标(评审)专家遴选办法、专家行为评估办法等。以确保交易活动标准化和高效化。
“整个交易过程是电子化的,不仅实现了‘一网管理’分销服务改革的目标,还将公共资源交易‘烤晒’在阳光下,回应了群众的关注,开启了‘网上招投标’的新时代。”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副主任马壮介绍说。
相关推荐
- >杭州:对政府采购和工程建设领域交易行为开展检查[2020-06-29]
- >2020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公布, 鼓励通过PPP、政府购买服[2020-06-17]
- >以中国法律作为准据法,发生招投标涉外纠纷时,适用招标投标法[2020-06-17]
- >曝光!上海这10家企业被禁止参与政府采购和招标投标[2020-06-24]
- >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开始申报了!工信部2020年通知请收好[2018-12-03]
- >邹城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开展“三大活动”持续优化招标投标营商环境 [2020-07-03]